“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有潜力的商业模式,只有在相关部门进行监管的保驾护航下才能够日益健康稳定向好发展。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显示,有37.3%的受访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消费问题。这个数据也给“如火如荼”的直播带货行业敲响了一记警钟。
直播带货出现的问题
(一)货物质量良莠不齐,售后质保成大难题
对于网络直播带货这种新模式,与传统线下购物或是利用第三方平台网购还是有着不小的区别。以主播角度为例,拥有专业团队的主播仍是少数,大部分仍以个人为主。这就导致个人主播的商务、审核、直播一把抓,对于要直播售卖的产品缺乏相应的审核。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个人主播对于商家提出的合作少有拒绝,这也导致许多“翻车”现象的发生。此外,对于商品本身、附加服务如广告和宣传往往带有即时性、随机性等特点。由于直播模式下的商家与传统商家相比,在资质审查、技术规范、质量检测、售后服务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也就导致虚假宣传、假冒伪劣等现象的时常发生。
(二)监管体系难以落地,相关审查仍需规范
随着近年来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网络直播的规模也不断壮大,刷单造假、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带货乱象频发。这一模式发展初期,不少直播带货主播存在过度、虚假宣传及牟取暴利等行为。甚至有一些主播、平台会进行热度数据造假,通过营造氛围或热度诱导消费者购买产品。
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也暴露了缺乏监管的瘟疫,监管体系尚未建立与完善并难以落地。由于没有相关法律的规范,某些网红主播忽视道德法律,对假冒伪劣产品进行虚假宣传并引导消费。这也是许多消费者通过网红买到了假冒伪劣商品却面临投诉无门,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重要原因。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直播带货亟待出台科学、合理、有效的监管制度以遏制相关现象的发生。
(三)扎堆聚集情况严重,“头部主播”效应明显
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等固有特点,而网红直播带货模式近年来在中国的兴起也让很多人看到了所谓的“商机”,于是有很多人未经考察与培训就投身于直播行业。而这种“扎堆聚集效应”的结果是很多并不具备相关能力水平,也对于整个行业模式不尽了解的新参者成为“炮灰”。
身处一线的当红主播被称为“头部主播”。据调查研究显示,头部主播所带来的的经济效益远远超过其他主播,于是导致平台对其过于依赖,而平台也会将更多的推广资源砸向这些产生高经济效益的“头部”而忽视整体。这些大主播、头部主播也是电商直播模式的稀缺资源,其特点是培养过程缓慢,且投入成本占网红经济总运营成本比重较大。平台资源的倾斜只是一方面,商业资源也会因为向头部主播的倾斜而导致商家的选择受限,不利于供应链长期健康稳定发展,而大多数平台又缺乏打造垂直领域优质主播的能力,加上产出内容缺乏差异化,作为普通用户而言,对于“以量取胜”的“非头部”主播很难产生共鸣、依赖和黏性。
近期头部主播薇娅偷税漏税要补税13.41亿的消息震惊了大众,对于直播带货来说是个震荡,但常说不破不立,只有整理规范才能长久发展。
评论